11首宦海沉浮的无奈诗词:句句不提苦涩,处处都是惆怅与落寞

100

01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我竟一下也和贾谊一样,成了被远谪长沙的贬官,西望长安。一片云雾迷茫,看不到我的家乡在哪。站在黄鹤楼上,突然听到阵阵《梅花落》的笛声,声音如怨如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凄凉梅花。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磷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以“附逆”的罪名长流夜郎,路经江夏(今武昌)时,老朋友史郎中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李白登楼远眺,无限感慨,

长安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对李白而言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心灵的寄托,此刻的远离使他倍感孤独与寂寥。

李白将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借景抒情,将一腔怀恋故国的情绪和政治上屡遭打击的悲哀交织在一起,虽有悲苦之音,却毫无龌龊寒俭之态,依然是挥斥飘逸,气象昂扬。

整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政治遭遇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李白在宦海沉浮中的真实感受。

02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刘过是一位长期流落江湖的文学家,他的人生经历充满波折,四次应举不中,布衣终身,这种境遇使他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在南宋这个战乱频繁、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深切关注国家命运,对山河破碎、故友凋零感到沉痛。

二十年中,中原未复,国事日非,自己落魄江湖,报国无门,这使他在旧地重游之际不能不心事浩茫,怅触万端。

当重访武昌安远楼时,面对芦叶满汀洲的萧瑟景象,他回忆起二十年前的往事,那种与友人共游、畅饮桂花酒的青春岁月已一去不复返。

因此,他发出了“终不似,少年游”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03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节选

我像那个范滂一样,生平怀着收复失地、再振国威的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澄清中原,然而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如同那未遇到文王的姜尚,没被高宗举用的傅说。

现在国事要依靠什么来支撑呢?这长江不过是只有一衣带宽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却都说有此天险大可以安然无忧。

那些士大夫们依然不问国事,我原本想要和他们议论时局、商讨国事,他们却学林逋隐居观梅,忘怀国事,寄情于山水,并以此相标榜。

如此情状,天下大事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首词是作者登进士第后,与新进士同游西湖时所作。

南宋自渡江以来一百多年,沉缅酒色,酣饮狂舞,不思恢复。朝中士大夫们已经麻木不仁,无人再为国事而作新亭之泣,更不用说击楫中流了。

自己立志救国的决心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希望,与实现官员的不作为,奢糜,享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词中愤怒地谴责了官僚士大夫们一味安逸享乐,幻想凭仗一衣带水的长江来阻止敌人南下的荒谬做法,并对朝廷之腐败表示了极端的愤慨。

04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染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在沧洲!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时所写,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淳十六年(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

陆游一生都怀有收复失地、振兴国家的壮志,然而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以及政治上的重重阻碍,使得他的抱负始终未能实现。他眼见金人侵略未除,国家尚未统一,而自己的鬓发却已斑白,如同秋天的落叶。

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化作泪水空流,他感叹此生未能预料到,虽然心怀壮志如同天山般高远,却只能在遥远的沧洲之地老去,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段词句不仅反映了陆游个人的政治遭遇和爱国情怀,也深刻揭示了南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05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他早上向皇帝上书直言,傍晚即被贬至遥远的潮州,距离京城八千余里。他坚定地表达了自己欲为朝廷除弊的决心,即使年事已高,也毫不吝惜自己的残年。

然而,在贬谪途中,他感受到了前路的艰险与内心的悲凉,望着秦岭上弥漫的云雾,他不禁担忧起家人的安危,同时大雪封山,连马匹都步履艰难,更加深了他的无奈与孤独。

在诗的最后,他向侄孙湘嘱托,希望将来能在瘴江边收殓自己的尸骨,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预言,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充满了韩愈对宦海沉浮的感慨与对朝廷的忠诚,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与坚韧的精神风貌。

06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节选

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于新党得势之际,被外调为杭州通判,不得不满怀忧伤地与他所深情眷恋的心上人挥泪作别。

他表达了对于与亲友别离的不知道此次分别后何时能够重逢,心中充满了不确定与忧虑。在分别的瞬间,泪水沾湿了襟袖,空留下悲伤的痕迹。

站在高城之上,他眺望着远方,希望能再次见到亲友的身影,然而眼前只有逐渐暗淡的灯火和黄昏的暮色,这种景象更增添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表面上作者是写与恋人的不舍和无奈,然则,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离情。是对宦海生涯中频繁离别与变迁的无奈与惶惶不知归期的怅惆与落寞。

07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节选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在绍圣年间,他因政治风波被贬至遥远的郴州,这突如其来的变迁使他倍感人生无常与仕途艰难。

在郴州旅舍中,他望着窗外雾霭迷蒙的楼台和月色朦胧的渡口,心中充满了归路茫茫的迷茫与失落,他想遁离这种忧患不已的人世,

他渴望找到心中孜孜以求的“世外桃源”,那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但现实却是“望断无寻处”,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无奈。

孤独的旅舍,春寒料峭,斜阳下杜鹃的悲鸣声更增添了他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这种环境与他内心的感受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

通过这首词,秦观不仅表达了自己在贬谪期间的苦闷与彷徨,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使他的词作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08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宋·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昨晚将小船靠岸歇了歇,跑到山顶的亭子里吼了两声,望出去满眼都是悠闲飘荡的老远老远的云彩。

前面山岭的急雨越过溪流而来,大概这可以彻底洗尽了人世间的炎炎热气了吧。

黄昏时分,乌鸦栖息在树梢,野鸭飞落在天边,天真无知的孩子们欢庆这突如其来的凉爽,却没有意识到秋风再次吹起,秋风这么一刮,冬天可就不远了。

作者晚年频繁遭贬的某次赴任途中,抒写其宦海浮沉的孤愤与落寞之情。

篇首三句交待行踪,借泊舟与登亭的紧相连续,表现出迫不及待地要一登高台长舒怨气的心情。“目断”云云,既欲借“闲云千里”之景以拓展胸襟,同时又隐约透露了他虽被远贬千里之外,却仍然怀君念国的情怀。

词人本欲为君除奸佞,结果反被贾似道之流所陷。这“人间暑气”并非“孤啸”所能驱除,故希望有一场急雨来浇掉这胸中块垒。

天解人意,果有“前山急雨过溪来”,不仅夏末秋初的燥热一洗而空,甚至连那多年来的失意、愁苦、怨愤,似乎也“尽洗却”了。

这使词人感到了一阵快意。下片转写雨后秋景,情调也转为消沉。眼前暮鸦高栖、鸿雁孤飞的情景又触发起心中“一团秋意”。

作者以老迈之躯,却再遭贬,不免顿生萧瑟迟暮之感。于是,借“痴儿骏女”以作反衬,抒发了自己那难以开解的悲凉抑郁之情。

09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能经历几个这凉意的秋天?到了晚上,秋风落叶声已经响彻回廊,看看自己,眉头依然紧锁,鬓上又多了几根白发。

饮着廉价苦涩的村酒,还要为客少而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阴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这首词反映了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词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10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节选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

这是一首述怀词,序中自述此作是仿效陶渊明《停云》诗,表达饮酒思友之意。实则抒发了他从福建再次罢官归来的孤寂烦闷之情。

作者写交游零落,只得引山水为知音,以青山为知己,曲笔达意,反衬人世之无情,亦皆孤愤之辞。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但南宋朝廷的软弱和投降政策让他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这让他深感失望和无奈。

1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在唐顺宗时期,柳宗元因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受到重用,成为改革派的一员。然而,随着唐顺宗病重,宦官势力逐渐抬头,他们联合藩镇力量,阻碍改革派的进展,并企图将改革派势力一并清除。

公元805年,唐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即唐宪宗。宪宗即位后,迅速打击了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

同年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而在赴任途中,他再次被加贬为永州司马,这一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在永州这个荒凉之地,柳宗元度过了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涯。这十年间,他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面对的是荒凉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生活条件。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作。

柳宗元借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冷清景象,表达了自己在贬谪期间的孤独与寂寞。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更是展现了他坚韧不拔、孤独中寻求自我救赎的精神风貌。